本書貼心地,將最常困擾人們的心理問題,分別安排在51個章節裡,雖然這些小知識互相串聯,但仍可獨立閱讀,適合剛開始想接觸心理學的人。
各章節篇幅不長,每個主題會以一個小故事作為開頭,提出問題讓你思考,接著,再告訴你這個促成故事結果背後的心理因素。
高度生活化的例子,加上淺顯易讀的內容解說,消除了與這門科學的距離感,很容易就能夠吸收書中的知識內容,不意外這麼書這麼暢銷,果然呼應這本書的書名。
《暢銷百萬的德國心理課》的作者是福爾克.齊茲(Dr. Volker Kitz)與曼努埃.涂煦(Dr. Manuel Tusch)博士。
兩位博士除了在心理學領域,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以外,也是業界搶手的演講者與輔導員。
他們合著的《無聊工作殺手祕笈──你為誰賣力為什麼不重要》,登上《明鏡週刊》暢銷榜,迅速串紅,並翻譯成多國語言。
以下,是我從本書摘錄的6個知識點,想跟你分享:
- 基模
- 促發
- 認知失調
- 人為稀缺性
- 單純曝光效應
- 變化盲視
開始前,有些背景知識要先明白,我們先從基模開始。
基模
每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,能夠不假思索地為該事件下結論,靠的就是「基模」。
我們會將過去學到的知識與經驗做成「模板」,如果目前的狀況與之相似,我們就會直接「套用」,這樣就不用每次遇到事情都要重新學習。
正因為如此,基模也會幫我們「腦補」當前狀況訊息不足之處。
簡單來說,基模就是用來幫助大腦懶惰的。透過基模,大腦做決策可以更輕鬆。
當有多個基模時,依照大腦愛偷懶的原理,我們通常會挑最容易取得的那一個,也就是不久前看到、聽到或想到的那一個。
既然基模式一種懶惰模式,那「促發」便合理了。
促發
「促發」就是讓某個基模更容易被啟動的過程。
無論是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、感覺等刺激,也不管有無意識,就算只是短暫閃現,都會在無意間影響我們的決策。
1970年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:讓受試者評價虛構人物「唐納德」。
受試者分成AB兩批。他們先是看了關於唐納德的個人描述。
測試方對他們聲稱,這是一個記憶測驗,要他們記住單字。
然後,給A組看「活潑進取、自信」等正面字眼的單字。
而給B組看的是「難以親近、自負」這類的負面字眼的字詞。
實驗結果,A組給唐納德正面評價;B組則是給出負面評價。
測試方利用文字啟動了受試者的基模。這是促發典型的例子。
認知失調
當既有的想法與事實不符時,所產生的內在不平衡就是「認知失調」。
當認知失調出現時,為了不讓過去所付出的努力白費,我們會想盡辦法說服自己,以讓思想達到協調。
以投資為例,常理上,我們會立刻抽身離開那些確定投資無望的標的,不讓虧損擴大,但很多的研究實證,人們會做與「理性」相反的事。
當我們付出很多心力在一件事上,就算之後被證明那是錯的,人們為了讓失調的認知再次平衡(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),就會編造理由來將它合理化。
所以,你更常看到的行為應該會是:繼續加碼買進那個股價跌到谷底,基本面也很差的股票。
因為他們會說服自己:「這麼低的股價是加碼好時機」、「別人恐懼我貪婪」、「想成功,就是要做別人不敢做的事」等。
人為稀缺性
通常,人們認為「物以稀為貴」,限量商品不但可以提高單價,同時限時特賣還能銷售一空,這些商人就是製造「人為稀缺性」。
因為人們為某個目標付出了許多努力,事後會覺得完成的目標特別珍貴。
以這個例子來說,付出很多的是金錢。這也是認知失調的另一種典型例子。
人們通常不太願意承認,自己付出大量心思,最後結果其實不值當初的努力,所以會自欺,以平衡失衡的心理。
單純曝光效應
當某些人、事、物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眼前,我們對他們或它們好感就會日漸增加。
基模會幫助我們處理反覆出現的情況。當大腦越常處理同一件事就會越流暢。然後,就會因為能夠輕鬆地處理這件事,而感到愉快。
真相錯覺效應也是從此效應出發。
當我們重複聽著一樣的陳述,——即使剛開始不相信——,久了就會信以為真。
不過,單純曝光效應要見效也是有條件的,否則它就無敵了。唯一的條件是,第一次的見面對方沒有讓自己反感。
因為,以單純曝光效應「情感疊加」的邏輯,不只是好感會疊加,厭惡感也會疊加。
所以,一旦對方給你的第一映像不好,之後每見一面,你就會越討厭對方一分。
變化盲視
只要一瞬間注意力被打斷,你就不會察覺事物有所改變。
大家或許看過這樣的整人節目:
節目組向一位隨機的路人問路。突然,從兩人中間穿過一個背著大行李的人,同時節目組的人,趁機換成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。
背行李的人經過了,但被問路的人卻完全沒有發現。
這表示我們不可能持續地覺察周遭環境,只需要短暫地被打斷注意力即可。時間短到可能只是翻一頁書,或是螢幕閃動一下。
因為我們把情況及行動結構當做基模儲存起來了。
我們腦補了發生改變之處,讓它看起來無異,所以我們才沒有發現變化。
後記:學習,是為了提醒自己
只要是人就會有認知偏誤。但多數人覺得自己理性、且不會受到其他外力影響。不過數據不會騙人:人就是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。
這也是我認為為何要學習心理學的原因。既然認知偏誤是不可避免的,那麼至少,我們可以透過學習這門知識來了解它。
雖然我們無法改變自己思維的偏誤,但只要學習過的知識就會有印象。也許,在未來的某個時刻,我會突然認知到我的偏誤,這時它就能發揮警示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