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行為經濟學是最強商業武器》閱讀心得:掌握人性的精隨

    • 歐巴馬是如何在2012年的選戰中成功連任?

    • Netflix 為何會看完一集之後會自動播放下一集?

    • 星巴克做了什麼事讓消費者願意一再上門?

這些問題在行為經濟學裡都找得到答案。

閱讀本書之前,我不知道了解經濟學竟然如此有趣。在看這本書的時候,每一個字句就像觸發下一個興趣煙火的引線,不斷牽引我對知識的好奇,形成一連串的連環炮,刺激我的眼球一字接著一句再接著一篇地看下去。然後我才知道,原來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不太一樣。是「行為經濟學」使我感到興趣。

所以,甚麼是行為經濟學?簡單來說,就是用科學方法研究人類無意識的決策機制。如果還是不懂,我再翻譯一次:用科學方法研究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理由

相較於傳統經濟學,行為經濟學是一個很年輕的科學。然而事出必有因,既然行為經濟學會被分支出來,表示它具備傳統經濟學沒有的優勢。傳統經濟學認為人是理性的,並以此基礎來解釋經濟活動。但久而久之,許多事情解釋不通,原因在於傳統經濟學忽略了「人性」。

這個社會的一切都是人搞出來的,經濟活動也是人類的行為,想要了解人的行為就要了解人的心理。因此行為經濟學誕生了。這門新的科學結合了「經濟學」與「心理學」,旨在分析「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行為原理」,這就是行為經濟學。

《行為經濟學是最強商業武器》的作者相良奈美香是少數完成「行為經濟學」博士的日本人。在這門學問尚未普及的時代,她已經提供相關的顧問服務,協助企業將行為經濟學應用於商業活動中。

正因為行為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科學,坊間許多相關書籍尚缺乏系統性的分類與理論之間的關聯性,造成想學的人看不懂、難以掌握其核心要素,而這正是她寫下這本書的原因。

本書的一大特色,即是網羅了行為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主要理論,並進行系統性的分類。相良博士將關於這門學問的各項理論分成三大類,方便想了解行為經濟學的讀者們學習。

以下是關於這本書我想與你分享的三個知識點:

    1. 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行為經濟學?
    2. 不理性決策的3大成因
    3. 如何聰明決策?

1.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行為經濟學?

商業的核心在於「改變人的行為」。

人類的「行為」源自於「決策」,只要弄清楚決策的機制,就能了解人類做出某些行為的原因。

 

在前言中我們得知,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諸多人類的行為,因此學習行為經濟學的重點就在於回答傳統經濟學無法回答的問題。

 

傳統經濟學認為人是理性的,理當能夠做出更好、更正確的決策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例如,繳納年金對個人是有好處的,但為何多數人不願意繳納?傳統經濟學無從得知。

 

而行為經濟學可以提出解答:

 

    1. 慣性:人類天性是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」。多了繳納年金這個動作,大家覺得很麻煩。
    2. 損失迴避:相對於獲得,人會放大失去的痛苦,即使兩者分量相等。因此,當下薪水減少三千元的衝擊,遠大於儲蓄增加三千元的喜悅。
    3. 現時偏誤:相對遙遙無期才能領到年金,當下的花費才有真實感。所以,多數人更願意把錢用於當下,而不是未來。

  1. 學習行為經濟學,就是要了解人類為何會做出不理性決策的原理,進而擬定出解決方案。

2.不理性決策的3大成因:

在上一節中,我們理解了人類是不理性的,這些不理性會影響人們的決策,但人類卻不自知。那麼,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人類的不理性決策呢?這也正是本書的重點,相良博士將這些成因分類成以下三大類:

1. 認知習性

即大腦處理訊息的方式,就是「未經深思熟慮的產物」。

系統一與系統二:
這是行為經濟學裡最具代表性的理論。簡單來說,系統一是「直覺」,系統二是「邏輯」。這兩個系統各有利弊,不能說哪一個好或不好,畢竟它們同時存在一定有其道理。

 

常常使用系統一做決策,容易做出錯誤判斷,因為未經深思熟慮;而經常有意識地使用系統二思考,也會因為思考量太大而造成腦部資訊過載。

 

了解系統一及系統二的目的在於,事先知道人類在什麼情況下習慣用系統一,就可以避免誤判。有研究顯示,當我們太忙或資訊量太多時,就習慣用系統一做決策。

 

而使用系統二思考,偏偏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。這就是為何有說法表示,當腦袋太雜亂的時候就應該休息,因為這個時候是不適合思考與做決策的。

2. 狀況

選項太多也會對人們的決策造成不良影響。在《選擇的弔詭》一書中也有提到相同的概念。

 

傳統經濟學認為人是理性的,照這個邏輯應該是選項越多、資訊越多越好,人們自然會從眾多選項中選出「最好的」商品。然而,理論終究是理論,事實並非如此。

 

許多研究證實,資訊過載或過多的選項只會讓人感到困惑。面對數量龐大、種類混雜的各式商品,只會讓人挑了老半天卻挑不出結果來,也就是所謂的「選擇障礙」,這無疑是效率低下的表現。這樣的狀況傳統經濟學同樣無法解釋。

3. 情緒

心理控制感降低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,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的決策和行為。

人是熱衷控制的動物。

無論是控制多大或多小的事,控制的是自己還是別人(其他動物),人類總是喜歡自己做主,希望一切都朝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。但我們都很清楚,只要我們活在這個社會的一天,絕對不可能事事順心,一定會有受人牽制的時候,那種感覺很不好,它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,因為我們失去了或降低了心理控制感。

 

 

現在我們可以知道,為什麼壓力大的人會狂買東西,心情不好的人會一直吃?這是因為壓力大並非我們能掌控,但消費可以。而且每次消費都會讓我們覺得主導權又抓回來一次,因此容易成癮。購物狂就是這麼來的。

3.如何聰明決策?

研究分析發現,人類在忙碌、疲勞、時間不夠、訊息過於常見或簡單、資訊過多或選擇太多時,會習慣使用系統一來做決策。也就是說,當你太忙或訊息過多時,最好先停下來別做決策,這是最保險的做法。

 

有一個好方法可以有效排除使用系統一做決策——「非流暢性」。所謂非流暢性,簡單來說,就是故意讓動作不能順利完成,藉此引出你的注意力,喚醒系統二。

 

試讀以下引用的句子:

 

「行為經濟學在商業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本書將這門學問歸納為認知習性、狀況、情緒三大領域,點出 行 為 經 濟 學 的 本 質,達到綜合性的學習效果。此種學習效果有助於理解自我,進而理解同事、主管、客戶。」

 

沒意外的話,你的眼睛應該會在「行為經濟學的本質」這裡慢下來,因為字體改變了,破壞了原有的閱讀「流暢性」,所以你會慢下來想看清楚這裡寫些什麼。改變字體成功地吸引了你的注意力,喚醒了系統二。

後記:使人生幸福的科學

這本書的副標題是「善用人的不理性,一次改變千萬人」,我覺得這是可能的。

 

雖然行為經濟學是為了了解經濟活動才開始研究人類行為的,但就像我在前言所說,這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人類搞出來的。也就是說,既然行為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,那麼學會行為經濟學就能解釋幾乎所有與人有關的事。

 

從這個角度來看,我認為學習行為經濟學也能讓人生更幸福。因為我們了解人類行為產生的原理,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對方的想法。在了解彼此的狀況下,我們的生活可以變得更融洽。畢竟,行為經濟學裡包含大量的心理學知識。

 

總結來說,我認為學習《行為經濟學是最強商業武器》這本書中的知識,不僅僅是為了商業。事實上,這些知識對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也非常有幫助。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內容,無法在這裡一一列舉。如果你也想提升你的職場能力或生活,我誠摯邀請你一起來讀這本書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