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魔法提問?
一個人最徬徨的時候,大概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的時候,而徬徨久了也就越來越無助,因為沒有方法,所以問題得不到解決,雪上加霜的是,還不知道要去哪裡找方法。
作者聽到你的心聲,這一套能改變人生的自我提問,能幫你:
-
- 發現自己的風格
- 引導出自己的真心
- 找出想做的事
- 找出自己優勢
- 獲得理想未來
簡單來說,就是幫助你找出自己想做的事。
《找到理想自己‧改變人生的74個魔法提問》收錄作者獨創的「魔法提問」,列出74個具體的引導方法,利用簡單的自我提問,就能激發出個人潛能與動力,並喚醒行動力。
松田充弘——提問專家兼生活旅行者,一面以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經營風格周遊世界,一面在各國舉辦「活出自我」的演講及研討會。
以諮商輔導的理論為基礎,彙集每天向自己和他人提問的經過,研發出一套獨門心法。單靠提問就能發揮魔法般的力量,激發你我的動力與潛能,並喚醒實際行動,因此取名為「魔法提問」。
這套方法可以幫助:
- 看了自我啟發的書,也得不到答案的人
- 得不到想要的結果,陷入低潮的人
- 找不到想做的事或優勢,對自己沒信心的人
- 正在找工作或準備轉換跑道的人
- 想結束「尋找自我」的旅程,開始享受人生的人
以下,我想跟你分享這本啟發我的兩個重點:一、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;二、找出自己的優勢。
一、找出想做的事
想做的事=「喜歡的事」與「拿手的事」交集,所以,必須先拆解這個公式,總共分成4個步驟。
1. 拿手的事
「沒有自信能將喜歡的事變成工作」的想法,會妨礙自己找到「喜歡的事」,因此,我們要先著手「拿手的事」,讓它為我們帶來自信。
「拿手的事」指的是你下意識的習慣。這與工作能力、或其他技能無關。
比方說,你可能對射飛鏢很在行,而當你看到別人飛鏢射得不怎麼樣的時候,甚至會產生「怎麼搞的,這麼簡單也射不中」的想法,感覺你沒有努力就辦到了,有點像「內建」在你身體裡的能力。
找出拿手事的4個提問
-
- 截至目前的人生得到過什麼充實的體驗?
- 最近有什麼讓自己感到心浮氣躁的狀況嗎?
- 假如明天就要辭掉工作,還想再多做一點的部分是?
- 過去的人生做出過什麼成果及其方法為何?
製作自己的使用說明書
-
- 寫出10~20個自己的長處
-
- 能得到成就感、以及能應用在工作上的長處打◎,只能得到成就感的長處打〇,除此之外則給予△的評分
-
- 完成自己的使用說明書
2. 重要的事
重要的事=價值觀,這是比喜歡的事更優先該找的事,否則將會明明做著喜歡的事,但就是感到不滿。
找出價值觀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它是指引你持續前進的「人生方向」;而「目標」則是前往人生方向途中的每個檢查站,用來確保你沒有偏離的軌道。
價值觀又分為兩種。
一是針對自己內在的價值觀——決定人生的目的;
二是針對他人或社會的外在價值觀——決定工作的目的。
而工作的目的是我們應該優先找出的,因為,當你覺得自己對他人有貢獻時,精神層面會得到滿足。
找出價值觀的5個步驟
Step 1 回答以下5個問題:
-
- 你尊敬的朋友及其他人喜歡的人物及其理由?
- 小時候發生過什麼事影響現在的自己最深?又是什麼影響?
- 你認為現在的社會缺少什麼?
- 看在周圍的人眼中,自己的價值觀及其具體例子為何?
- 給自己的孩子或別人建議時,最想表達的行為與最不想表達的行為分別是?
如果無法回答第一個問題,請直接寫下對於看到問題時浮現在腦海中的字眼。
Step 2 將價值觀整理成心靈地圖
Step 3 將他人軸的價值觀轉換成自我軸
Step 4 建立價值觀的排行榜
Step 5 從價值觀裡決定工作的目的
3. 喜歡的事
確定過價值觀後,即可著手找出喜歡的事。本書定義的「喜歡的事」——指讓人產生好奇心或興趣之領域的事。
當我們在做喜歡的事時,很容易做到忘我。全心投入卻又不感到累、一回神時間已飛快流逝,如果能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,我們就不用擔心沒有幹勁,所以,接下來我們要用提問找到它。
找出喜歡事的5個提問
-
- 「就算付錢也想學習的事」——付出代價也想學習,肯定是真心喜歡、覺得有趣的事。
- 「你書架上大多是哪種類型?」——你最常收集的資訊,大概率就是你的興趣。
- 「哪種類型的書會讓你感覺得到救贖?」——這是一種「你懂我」的共鳴,而在這之前你已經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了。
- 「什麼是會讓你想道謝的工作?」——當想做一份工作的渴望大於報酬,這也一定是你感興趣的工作。
- 「什麼是你對這個社會感到憤怒的事?」——會生氣表示很在意,而且認為這件事必須改善,所以你會一直關注這個議題,是你對此事有興趣的表現。
4. 想做的事
現在,我們已經收集好包含「拿手的事」、「喜歡的事」、「重要的事」的所有材料,可以開始來製作「想做的事」了。
決定好「想做的事」後,再用「重要的事」過濾其內容,讓它符合你工作的目的,就成了「真正想做的事」。
這裡要注意的是,我們永遠要依照現實狀況調整出最新的版本,也就是說剛剛找出「真正想做的事」是一個公式,而不是唯一答案。
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在前面收集這麼多材料的原因。
我們前面收集了很多材料,目的在於確保「量」的足夠。「質」我們先不考慮,那事後面的事。
事事難預料,你不知道未來的日子會變成怎麼樣,再過五年有哪些行業會消失?再過十年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新興產業、技術問世,所以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所有感興趣的事都寫下來。
二、找出自己的優勢
很多人都說找不到自己的優勢,其實是因為站在「自己的角度」上尋找。
試著這麼想——「我能為對方做些什麼」,應該會有很多新發現。
所以,只要調整角度來看待自己就能看見自己的優勢,畢竟天生我材必有用,沒有一個人是完全沒有用的。
不過為了避免一般人誤會長處就是優勢的狀況,我們有必要了解優勢的定義。
優勢的定義
若認為長處=優勢,通常很難找到。
因為時代在變化,你的長處可能在時代快速更迭的洪流被沖刷掉,屆時,你的長處也不見得能幫助到你周圍的人。
真正的優勢必須滿足以下3個條件,分別是:
-
- 對方需要的事
- 競爭對手做不到或不做的事
- 自己能做的事
滿足了上述三個條件之後,我們可以開始來找我們的優勢。
找出真正優勢的5步驟:
1. 設定終點
在你的工作中,多少會出現一些「可被優化」的部分,如果能優化這個部分,就能達到「理想狀態」。想像一下這件事。
那個「理想狀態」就是你的終點,當你知道你最終想達成什麼樣的目標,你就會很清楚知道自己要採取什麼行動。
所以,前往目的地的工具並不是很重要,知道自己要幹嘛,抵達只是時間問題。
2. 整理對方軸
你想改變誰、幫助誰、滿足誰的需求、解決誰的困難?整理出「當你解決別人的問題之後,能幫助你更靠近你的終點」的名單。
我們知道對方都有些煩惱待解決,知道煩惱的類型有助於我們對他們提供更直接的幫助。
煩惱的4種類型
用直軸與橫軸,可將煩惱分為四個方向與象限。
直軸——下:潛在的、上:顯在的
橫軸——左:功能的、右:心理的
功能的: 與「數值」、「技能」有關的、且可量化的具體困擾,例如在何時要達到什麼成就
心理的: 無法量化的精神困擾,例如人際關係、不敢與人交談等
上述4種困擾當中,潛在的肯定是最重要的,因為這是連對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困擾。而顯在的或許不能稱為困擾,因為這是對方自己都能察覺到的部分。
所以,對方真正需要、真正感謝的是能找出潛在困擾、並且幫助他解決的人。
用「邏輯樹」找到對方潛在困擾
預先準備幾種可能,然後針對該條軸線提問「為什麼」。
在思考對方軸時,如果覺得困難,不妨把自己當作對方,想著「什麼是我就算花錢也想解決的?」,以這個角度去思考,應該對你的想法有幫助。
3. 整理競爭對手軸
競爭對手就是在你抵達終點前,可能出現並阻礙你抵達目的地的各種人或組織。
用「分數」來分析、評價競爭對手們的優勢與弱點,讓競爭對手軸更加具體。
-
- 「競爭對手好像比較擅長」——畫〇,2分
-
- 「跟自己差不多」——畫△,1分
-
- 「可能自己比較擅長」——畫╳,0分
專注在攻擊「對方有需求、但競爭對手較弱,而自己卻較強大的部分」。
4. 整理自我軸
前面提過,找不到自我優勢,是因為用自己的角度看待自己,所以,整理自我軸的時候,同樣也要用對方的視角來評價自己。
思考自己的弱點時,又分成「個性的弱點」與「技術的弱點」。
「個性的弱點」:天生的性格表現,像是內向、不敢在人前說話等
「技術的弱點」:單純缺乏某領域的技能
用「做得到」、「挑戰性」、「很困難」的標準來衡量自己。再用「喜歡」、「討厭」表達感覺。因為比起討厭的事,感覺喜歡的事在表現上,能有更好的發揮。
5. 創造「真正的優勢」
完成上述步驟會得到這個表格,這就是你真正的優勢,利用這個方法,未來不管在什麼狀況下,都能持續幫自己找到優勢。
後記:你已經具備改變人生的力量
無論再大的變化,都是從細微的小事開始。
而問題的本質在於讓自己「覺察」,有了「覺察」才會知道如何「行動」,它們是環環相扣成就了現在的你。這就是魔法提問。
所以,魔法的提問之所有用,是因為你對自己誠實。
一個有自省能力的人,是個懂自己的人,他會清楚自己要什麼、該做什麼。懂得自省,就不會欺騙自己,因而能夠深入自己的內心,探尋核心答案。
因此,這樣的人做起事來簡潔有力,因為他目標明確。能做到「向內看」自然就會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因為,所有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內心,而不是外在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