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很有趣、也很直覺,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看這本書的。
年滿40的我,想法跟多數人差不多,認為40是一個人生的轉捩點,也是走下坡的開始,正在思考著這樣的事情時,這本書的書名吸引了我。
簡單看過目錄之後,我馬上就買下來了,因為我覺得他寫的東西,有八九成反映了現在我正在想的事情。
我心想:「果然,只有確實走過40歲的人,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啊!」
作者以另一種觀點,重新設定了人生。
他說:
四十歲是一年級生。
作者認為「人生的巔峰在七十歲」,所以,四十歲不是要走下坡,而是人生的新起點。
既然如此,如果七十歲是人生巔峰的話,那麼,我至少還可以再活躍三十年。
《給40歲的嶄新開始》作者是松蒲彌太郎。他是一位編輯,出過很多有趣又好讀的隨筆。事實上,我也是因為他的隨筆而認識他這個人的。
我想跟大家分享書中三個,對我產生最大共鳴的地方:
- 用心對待寶物
- 不是「老化」,而是「陳年」
- 從「受」轉為「施」
1. 用心對待寶物
這一章節提到的寶物,是指個人儀容與健康。又分為三個小主題:
❶服裝儀容
作者在這個小節講的是他每兩週都會去理髮,除了能時時保持整潔的外表,在理髮的過程也能夠思考。
關於這部分,我以我的過去的經歷做延伸。
我從小就對服裝有興趣,這也是我後來會從事服裝相關工作的原因。
我認為,穿什麼樣的衣服,就是什麼樣的人。
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你的內在感興趣,就算有,也需要花時間來認識你。
因此,人家才會說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,這是認識一個人最快速的途徑。
❷健康管理
小時候不理解,為什麼有些長輩會注重養身。
年近四十的這幾年,我漸漸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,當然也包含心理層面的健康。
我建立起運動習慣,每天跑步、做肌力訓練,睡前也會冥想,這是年輕時完全不可能出現的作息。
我的同事都說我很自律,但其實對我來說,我做這些事的唯一目的,就是為了健康、為了活更久。
因為這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,我都還沒體驗到,所以我想盡可能地延長壽命。
另一方面,我也希望就算變老,我也是一個健康、能夠自理的老人。
不要去拖累年輕人,讓他們來照顧自己,他們也有他們的人生要過。
想到這裡,我覺得年輕時,真的對自己的身體太過分了。所以我現在一律不熬夜、吸菸、飲酒。
❸照顧牙齒
四十歲生日剛滿,我就去做牙齒矯正。
這真的很有趣。在這件事情上,松浦先生跟我想的一樣。
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四十歲才矯正牙齒,難道不會太遲嗎?其實,不管什麼事情,只要想開始都不會太遲啦!
而且牙齒這件事情,是越老問題越多,可能因為排列不整齊的原因,刷牙不易,進而造成更多蛀牙。
別忘了人生四十才開始,往後還有三十年的光輝歲月,花個兩年矯正牙齒,我起碼還能享受近三十年,甚至未來科技、醫療的進步,可能還能享受更長久的人生。
2. 不是「老化」,而是「陳年」
多數人的想法都會害怕自己變老,年紀漸長、皺紋又多了一條、頭髮又白了幾根,越老越沒價值等悲情的想法。
但作者帶我們從「釀酒」的角度來重新思考,似乎一切都變得不一樣。
酒,是越釀越香,沒有人會嫌棄老酒,反而大家爭先恐後、開價一個比一個高,搶破頭也要收購這瓶老酒,
所以,無須擔心老了會沒價值,事實上,年長一歲,表示香醇的智慧又多釀製一年。
誠然,隨著年齡越高,價值也會提升,長輩有著晚輩無可取代的經驗,這也是做為長輩的才有的珍貴資源。
紅酒要成為陳年好酒,必須長時間保持在特定環境中,有適當的溼度與溫度。
四十歲的我也趁著這個時候,好好來思考,最適合我的環境是什麼、我的人生溫度與濕度為何。
而這個部分也反映到接下來的——從「受」轉為「施」。
3. 從「受」轉為「施」
我認為,這是一種從晚輩成長到長輩的狀態。
我們店裡有個妹妹,今年大四將要畢業,但她的男朋友在畢業前夕決定休學。
原因是他覺得現在所學不是他想要的,以後也不會從事與現在所學相關的工作,所以想進職場直接開始工作。
當我得知這件事的時候,我覺得我看到我的影子,她的男朋友正在經歷我當年經歷的,然後,我突然有一種想法。
如果我能對他們說些什麼,進而對他們產生一些影響,那怕再小,能不能減少他們少走幾年彎路?
時間過得很快。若不是在這些弟弟妹妹面前,我還沒意識到我已經從「受」的角色,轉變為「施」的角色。
所以我想,我有責任擔任起這個「施」的角色,對他們說些什麼。
其實,做這些事情,我也是在對當年的我說話。
我心想,如果當年也有一個長輩能跟我說些什麼,今天的我會不會不一樣?是否會更快接近我的目標?
於是,我們約吃飯,盡我所能地經驗分享,究竟對他們有沒有幫助,我不知道,我只覺得我應該這麼做。
就算對他們沒有幫助,至少這個月我做了一件對自己來說,有意義的事。
最後,臨走前,他們對我說:「謝謝老師。」
但在我心裡,我認為他們才是老師。
因為他們讓我有機會停下來反思過去、統整知識和分享經驗,所以該感謝的人是我。
後記:帶著經驗值,輕裝上陣
十八歲是法定成人,但讀完《給40歲的嶄新開始》給我一種「現在才真正轉大人」的感覺。
對於一個四十歲的人,此時會面臨什麼問題、心態如何調整、未來將如何面對,這本書是作者以過來人的身分,為後世留下的一個紀錄點。
四十歲正是時候好好認識自己,無論過去成功失敗、開心與憤怒,現在,又是嶄新的開始。
帶著過去四十年累積的經驗,以一年級生的姿態現身,再刷人生二週目。
這次,再遇上大魔王也能輕鬆應戰了吧。